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小学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5-02-19 07:26:26
小学数学说课稿[本文共16064字]

[前言]小学数学说课稿共含10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小学数学说课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活动角、一副三角尺。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1、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评价欣赏线条美

1、同学们,你觉得今天老师穿的衣服怎么样?漂亮在哪里?

2、人们用线条创造了美,给大家以美的享受,你们有兴趣走进线的王国,去研究有关于线的数学问题吗?

(分析:教师创设学生喜欢的线条情景图,引出了直线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射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手电筒)

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是一条什么线?

你能把这条线段画下来吗?

介绍一下线段。

2、打开手电筒,请看,这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

你能把他画下来吗?(指名画出不同的)

你觉得谁画的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种线吗?

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

三、认识直线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另一把手电)

你猜猜老师会怎么玩这两个宝贝?能玩出什么来?

1、拼、打开成一直线,有什么想说的吗?(两端无限延长)

2、你能画下来吗?

3、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线,你能用动作和语言相结合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4、在你看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象直线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情况?

四、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板书:

图形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

都是

直的

2个端点

有限长

射线

1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打开书16页,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并指名说说生活中的例子。

(分析: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完成想一想

(1)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你还能想像出连结A、B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AB相比,长度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点中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

五、认识角

老师还要玩这两个手电筒,你再猜猜老师还会玩出什么?

1、拼成角。打开电筒。

2、你想象得出这个图形吗?(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画角: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4、角是怎样组成的?

5、画角时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演示

6、学生练习画角(指导学生画不同方向的角)

7、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8、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 ……此处隐藏12297个字……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你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实际需要的运算顺序不相符时,就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号)这样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这部分就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楚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你对自己学得怎么样?接着生生互评。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10篇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说课稿[本文共1606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