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七十周年征文(共9篇)

时间:2025-04-10 07:26:51
七十周年征文(共9篇)[本文共11747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七十周年征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七十周年征文》相关的范文。

篇一:建国七十周年征文

解放战争打响的第一年深秋,父亲在黄土高原的一孔破败不堪的土窑洞里出生。

那时战火不断,硝烟纷飞,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新中国成立后,爷爷的半拉子木匠手艺经常揽不到活计,家庭重担逐渐落在奶奶瘦弱的肩上,这样维持到父亲七岁那年,奶奶彻底失去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一走了之,父亲便成了没娘的孩子。

奶奶出走后,爷爷经常外出打短工很少回家,家里常常只有父亲一个人。从七岁开始父亲就学做饭,个子小够不着案板,就蹲在案板上操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左右邻舍实在看不下去,时常会接济一点。然而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偶尔的接济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时间不长,父亲的外公外婆将父亲接走,在那儿父亲得到暂时的关爱和照顾,直至成年再次回到村里。

从我记事起,父亲常年累月很少看到脸带微笑。要么天灾影响,要么无钱施肥,辛勤耕作的十几亩薄田,收获季节时收成非常一般,一家人常常是填不饱肚子。

我们兄弟几人陆续开始上学后,父亲常常为学费交不上而发愁,东家借西家凑艰难维持我们兄弟几人读书。

当时合作社时期,父亲被推选为生产队长,一干就是整整十三年。后来听父亲时常讲那段难忘的岁月,日子过得非常辛苦,经常是“晴天一身水,雨天一身泥”遭了不少罪,受了不少难。作为生产队长,白天领着乡亲们上地干活,晚上下工后来不及吃饭步行十几里到乡里开会,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展,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参加完乡里的会议,步行到村里后简单吃点剩饭,接着组织队里的骨干传达乡里精神,安排第二天的具体工作。等躺下睡觉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之后。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兢兢业业干了十三年,熬垮了身体,折腾出不少毛病。

联产承包到户之后,家家户户要么养牛、马或者骡子,用来代替人力耕作。父亲养一头大黑骡子,农闲的时候赶着骡子外出帮别人耕地挣钱,农忙的时候忙完自己家的,同时也帮助村里劳动力短缺的家庭。牲畜化耕作费时费力,每季作物从耕地、播种、锄草、施肥到收割、碾压、晾晒、入仓,一家人前前后后投入太多的时间,然而产出的价值少得可怜。遇上年景不好的时候,收获的粮食交完国家的,给自己剩下的根本不够吃,只能以杂粮补齐。

因为家里经济困难,父亲初中读了一半就辍学回家,也没学什么手艺,只能靠体力赚钱。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工地上帮忙做饭,起早贪黑干一天,吃的是自己带的干粮,赚不到五块钱。后来出门干土工活计,帮别人筑土墙、夯地基,劳动量相当大,体力消耗非常厉害,真的是用汗水换钱。赶着大黑骡子帮别人耕地,一天从早到晚在地里来来回回不知走多少路,晚上下地两腿肿的通红,两脚脚面肿得老高,就这样有时耕完地还不能马上拿到钱。有段时间父亲看着村里好几个人跟着收废品赚了不少,也开始干起收废品的行当。隔行如隔山,从没做过生意的他,时亏时赚仅能赚点维持家庭生活的小钱。

父亲常年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最后整件衣服基本布满补丁,还是舍不得扔掉买新的。因为家里条件一般,他一直本着能省尽省的原则艰难度日。记得我上初二那年,夏天到了天气异常炎热,我还穿着厚厚的夹袄。父亲看着心疼地说,等过几天地里的韭菜卖掉之后,给你买一件新短袖。可是那段时间韭菜价格非常差,最后母亲就将夹袄的袖子剪掉,让我当短袖度过炎热的夏天。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里的经济情况明显好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父亲小时候住的土窑洞早已废弃,在新址盖上青砖大瓦房,窗明几净,西式家具陈设,里里外外粉刷装饰亮亮堂堂,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公购粮量全免、农业税全免等一大波利好政策不断在农村落地,今天年事已高的父亲,虽然体力精力大不如以前,但是主动耕作的积极性仍不减当年。如今父亲种地有种粮补贴,选择良种有种子补贴,退耕还林也有补贴。昔日的牲畜耕作时代已退出历史舞台,当年父亲置办的各种农具、工具基本成为摆设。今天机械化耕作省时省力,每年的麦收季节,从开始收割到晾干入仓,也就一两天的时间。放在以前全家总动员齐上阵,在不受天气影响的情况下,最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退耕还林家门口的荒山荒坡,从昔日的遍地光秃秃到今天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美化环境,生活垃圾、污水乱丢弃、乱排放的现象基本没有,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收拾的清清爽爽,栽上树木、种上花草,改变了以前乱堆乱放、杂乱无章的局面。

家门口通往县城的主路,由昔日的土路变为今天的水泥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早已成为过去,大多数家庭的院子空地也铺上水泥,干净卫生又方便出行。村子道路两旁装上路灯,一到晚上整个村子亮堂堂,改变了过去到处黑漆漆的情形。

山上的树木多了,草也多了,每逢下雨大量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脱贫攻坚,好政策接连不断,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父亲也由昔日的种粮能手,改种经济作物,在保证粮食够吃情况下,钱袋子不断鼓起来。

以前赶集过会、走亲串友,父亲基本上都是赶着大黑骡子拉的板车,走得慢不说一路颠簸痛苦不堪,到目的地整个人都快颠散架了。今天想到哪儿去,骑着电动车又快又省力,要么坐小汽车更舒服更便捷。

以前父亲有病的时候都是能拖则拖,能扛则扛,主要还是为了省钱舍不得去医院。实在扛不住就找村里的赤脚医生,随便买点药了事。今天父亲享受着国家的养老补贴,合作医疗保险,看病住院都有报销,再也不用硬抗硬挺。

网络进村入户,数字电视进入寻常人家,父亲坐在家里就能随时欣赏喜爱的戏曲节目,想买什么东西动动手指下单后,东西随后就送入手中。

现如今父亲年纪大了,体力劳动也少了,家里条件也好了,衣着再也不用补丁摞补丁,一年四季随季节变化时常添置新衣裳,只有偶尔下地时才穿着旧衣服。父亲经常对我说,现在穿的衣服天天像过年,吃的也是如此,这都是党的好政策,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呀!

父亲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是干劲和热情仍和年轻时一样。每天早早起来,扛着锄头或者铁锹,坚持到自家地里转一转、走一走,抚弄种植的庄稼和作物,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是那么认真、那么细心、那么尽心。他经常度我们兄弟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闲着也是闲着,经常动一动锻炼一下身体,身体好了也是为国家减轻负担。现在身体还够硬朗,动一动就会有收入为啥要坐着、闲着?

父亲走过的人生七十年,平凡普通中充满了艰辛不易。今日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年迈的父亲仍像小伙子一样,时刻充满活力,在熟悉的土地上继续为梦想而努力。

篇二:建国七十周年征文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的是奋斗者的足迹,历史的卷轴,描绘下的是奋斗者的精彩。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创下了一个个的伟业,让一个生机勃勃的 ……此处隐藏7150个字……一座微型战斗堡垒;每一根电杆,就像中国人民的腰杆,挺得直,站得硬。

篇九: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征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我采访了____市委__区二支部的_。_今年已81岁高龄,担任支部宣传委员,是支部的大秀才,又是支部的热心人,几年来积极支持支部工作,满腔热忱地投入各项会务活动中。2013年被____市委评为优秀会员,所在支部被评为先进集体。

家境贫寒勤奋读书

__1938年出生在沙洲(江阴县)柳家埭的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是一个缠小脚的农村妇女,家中兄弟姊妹七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和农闲外出打些零工养家糊口。七十年前,__刚满八岁,正在小学念书。他回忆小时候自己也很调皮,突然有一天他想,家里这么穷,父母这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从此小小少年的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读书非常勤奋。1953年小学毕业时,是学校年级第一名优秀生,当年考入江阴县晨阳初级中学。1956年初中毕业,当时家庭经济十分贫困,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一门心思想考中等技校。班主任赵沛老师多次劝他:“你是三好学生,凭成绩可以保送高中,今后就有机会上大学。”上大学虽然是他从小的梦想,但看到家里这么困难,还是坚持非考技校不可。那时政府对技校生实行学费全免,吃饭、住宿均不要钱。后由老师专门护送,从家乡乘坐九个小时的轮船到达__。考试地点是在__市纺织工业学校,即青山湾的原江南大学内。考试时,正值雷雨大风交加,这个农家子弟毫不惧怕,胸有成竹应对考试。

后由新华日报登报得知,被苏州市浒墅关江苏省丝绸工业学校录取。在技校就读三年期间,除了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外,还连任班级的共青团支部书记,校团委的组织委员。1959年暑假毕业,当时毕业生由全国统一分配,他填报的志愿是福建、湖北有关缫丝厂。待校方公布毕业分配名单时,他被留校,进修深造,充实教师队伍。1959年暑假后,校领导直接保送他去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学习课目除高等数学、数学分析、普通物理、线性规划、机械原理外,主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回忆起在上海的三年学习时光,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努力勤奋读书,各科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他一边学习一边做助教,为全国调干生青工班的学生辅导数学,上习题课、答疑、批改作业。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逢苏联逼债,经济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一些地方饿死的人也不少。因为周总理的指示:“这些大学生是国家以后建设的栋梁,要让他们吃饱,决不能饿着”。所以他们当时伙食又充足又好,学习就更加勤奋了。心中充满了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1961年上海学习结业,即回到苏州工学院任教,开设了当时国内纺织、丝绸行业缺门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只因当时国家仍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丝绸行业不景气,桑蚕原料严重缺乏,不少丝厂处于停工状态,院校也面临招生困境。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加强科研第一线,__由江苏纺织工业厅指名调任到江苏省纺织研究所工作,时间是1962年底。

在纺研所工作时,正值全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他凭借数理统计专业特长,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先后撰写了15篇论文和文章,刊登在李先念副总理题名的《丝绸》杂志上,在国内外发行,有5篇文章刊登在江苏纺织科技杂志。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0.618优选法、平均偏差延伸和均方差等新概念,均在全国纺织丝绸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江苏纺织工程学会举办的全国培训班上授课10次,学员反映良好。除此以外,还撰写了《数理统计在丝绸行业中的应用》《丝绸机械》《正交试验设计》《丝绸加工工艺与丝绵被的制作》等科普材料。在获奖的部级科研项目——新型自动缫丝机,他承担了三个部件,450个零件的机械设计任务,荣获__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979年加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83年加入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为祖国丝绸行业的发展作出了一代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

心怀信仰圆梦人生

1987年市委组织部来单位考察,动员__参加民主党派,同年12月由__老会员沈耀明(缫丝二厂资方副厂长)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入会后,他认识到民主党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并要忠实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之职责,和中国共产党融为一体,创造一个国富民强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约十年时间,__由单位外派,去苏北南通市、南通县、如皋县、海门县,苏南溧阳县,还有徐州、连云港等地,帮助那里的企业搞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也为本单位创收绩效。

当时南通县余西缫丝厂生丝等级低,工厂效益差。厂领导聘请__仼技术副厂长,要求在一年内提高生丝0.5个等级。__驻厂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原料茧予以前处理工艺,对班台长以上技术骨干予以技术培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生丝平均等级达到了3A,提高了近二个等级。产品优质、高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厂上下都称他为“难得的财神爷”。后来他还为该厂办了一家真丝针织厂,获得了全厂干部工人的一致好评。

__在徐州潍宁县缫丝厂当技术厂长时,仅用半年的时间,为该厂抹掉了全省的“黄牌”帽子,他本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十年中,__转战苏南苏北,新办了三家缫丝厂,四家真丝针织厂,为祖国的丝绸、针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一个新中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贡献。

_自加入__组织后,先后在纺研所独立支部、纺工支部和北塘三支部,担任过副主委、宣传委员等职务。始终没有忘记民主党派的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有关宣传文章6篇,支部动态、短波、信息12篇,均刊登在《__民讯》上,反映良好。退休后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担任所在地区居民小组长、楼长,为200多户居民服务,协助地区搞好全国人口普查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加入了“蠡湖文明之友志愿者”团队和支部“三个一”结对帮扶志愿者活动,参与“同心永结学雷锋”、“爱在春天里捐赠衣物”等社会公益活动。

__还是个多才多艺、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的老人。他喜欢画画篆刻、会拉二胡会吹笛子、还喜欢养花种草,最多时他在家里自己栽培了200多盆花卉。支部活动时他经常即兴变个小魔术,表演一套自己发明的养身健身体操,活跃气氛,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采访结束时,__笑着说:“我现在已过了八六(老)七十四,离七六(老)八十四的耄耋老人也不远了,回想自己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关怀和培养下,上了大学,进了科研单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工程师。在政治上,从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成长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民主党派成员。在生活上,做到了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女的好父亲。此生足也,深感党的恩情比天高、似海深。”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庄严承诺:永远做一个合格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用毕生的精力报效祖国报效党。

《七十周年征文(共9篇)[本文共1174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